国资委:新能源央企要走向专业化、集约化!

来源: 日期:2023-7-20

国资委:新能源央企要走向专业化、集约化!

 

 

 

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各行各业都将碳减排、实现双碳的目标瞄准了新能源投资。2023年,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系列中,着重点明了国资央企在碳达峰的引领示范作用,包括“一企一策”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。

 

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信息,98家在册国资委央企,已有40余家央企加入新能源项目开发领域,包括传统电力、石油石化、化工、基建及钢铁、矿业、通信、交通等领域。

 

近日互联网有消息称,相关部门正计划规范央企参与新能源发展,要求中央企业聚焦主责主业。据了解,该项工作计划将央企划分为三类,按照优先级参与新能源电站的开发持有。

 

第一类以国家电投、国家能源集团、华能、中核、大唐等五大六小电力投资企业组成,这类企业可以投资持有新能源资产;

 

第二类企业,像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中国海油等企业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,开发建设或者阶段性持有新能源资产;

 

第三类央企是除上述两类央企之外的,除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外,原则上不再新增市场化新能源项目。

 

目前该消息尚未有官方证实,有自媒体表示该文件仅为征求意见,最终文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。

 

01避免新能源成为第二个房地产

 

据了解,这个关于央企开展新能源业务受限制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。

 

实际上,国务院国资委在今年年初就强调,要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“一盘棋”。有关中央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央企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有关要求,结合自身功能定位、主责主业和资源禀赋,有序开展新能源投资运营。要注意避免“一哄而上”、过度竞争。

 

曾几何时,房地产业发展非常迅猛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,很多央企凭借自身优势在房地产业赚得盆满钵满,很多央企因此忽视了自己的主营业务。而彼时一百余家央企中竟然有78家央企在从事房地产业务,房地产业因央企全面进入变得竞争激烈,很多民营企业艰难生存。

 

2005年,国资委出于央企做大做强的考虑,要求央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辅业分离,将辅业剥离出去,在房地产业务上,仅圈定了中建、保利、华侨城、中房、中粮、中铁、中铁建、电建、五矿、中冶、葛洲坝以及境外的华润、招商局、港中旅与南光等16家央企。

 

国务院国资委在2010年3月18日下令勒令78家主营业务非房地产业务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。航天科工等27家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在2011年退出了房地产市场,但随后多年,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仿佛一场“拉锯战”。直到2020年,国家电网才将从事房地产业务的鲁能集团进行剥离,此举距离国资委勒令78家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。

 

日前,国务院国资委印发《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 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圈定了2023年央企投资的三大重点方向, 但却依然明令禁止非地产主业企业竞拍开发房地产。

 

而如今的新能源产业就像当年的房地产业一样吸引着央企的目光,已经接近半数的央企开展了新能源相关的业务,哪怕其主业与新能源根本毫不相干。如果国家层面再不对其进行干预,新能源很可能成为第二个房地产,让央企在剥离过程中费尽周折。

 

02新能源乱象待清理

 

 

近年来,中央企业在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额增速较大,从国家层面也确实多次要求央企加快新能源发展。但国资委对于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探索模式,始终强调——

 

加快打造产业融合、优势突出、竞争力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;要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突出高质量、强化产业链,立足新能源产业需求,着眼新能源发展未来,对标世界一流!

 

在新能源投资端,国资委也明确要求:要及时清理三无新能源行业企业。2022年5月11日上午,国资委以视频形式召开中央企业压减工作“回头看”专项行动推进会,总结中央企业压减工作成效,对新一轮压减工作进行再动员、再部署。会议要求:各中央企业要及时清理无业务、无贡献、无法实现功能作用的三无新能源行业企业。

 

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信息,98家在册国资委央企中,实际上已有近50家央企加入新能源项目开发领域。从类别来看,这些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央企既包括传统的电力投资企业,也涉及石化领域、化工领域、基建以及钢铁、矿业、通信、交通等领域的中央企业。

 

随着进入企业的增多,新能源资产开发市场上僧多肉少的竞争态势也愈发激烈,央企之间的资源竞争也愈发激烈,各种恶性竞争现象凸显。一方面,地方政府的“胃口”被撑大,从县、市到省纷纷设立门槛,要求不一。在土地租金协商上,与民争利的情况时有发生,不少地区出现了地方政府、土地居间方、农民多方因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纠纷问题;

 

不仅如此,水涨船高的土地租金、层层设立的产业配套要求等,也给新能源投资企业带来了投资回报与合规性的挑战;

 

另一方面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,部分央企为获取项目指标,随意承诺配套或投资额度,不断抬高地方政府预期,而项目指标又由于土地等原因迟迟无法开工建设,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恶性竞争。

 

03新能源产业 要统筹考虑一盘棋

 

中央企业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国家队。

 

今年1月,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。此次签约涉及14家中央企业、共22个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,总容量288MW,是近年来中央企业新能源领域中涉及范围较广、项目较多的专业化整合。中国华能分别与中国海油、中国建材、中国船舶等13家中央企业签约。

 

 

国资委称,这标志着中央企业新能源专业化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,新能源管理从分散式向精益化转变,新能源运营从单兵突进向共享共赢转变,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、集约化转变。

 

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,未来新能源业务将逐步向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,对于专业运作水平高、集约化管理能力强、经营效益好的项目可以独立运行;对于偏离主业、运营成本较高、缺乏管理能力的项目,应通过共享服务、委托代管、重组整合等方式,开展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的专业化运营与合作,加快打造产业融合、优势突出、竞争力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。

 

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“一盘棋”。

 

据统计,2022年,国资委多措并举、统筹推进专业化整合。央企以进、退、整、合为着力点,实施专业化整合项目1272个。其中,央企内部资源整合项目803个、央企间整合项目154个、央地整合项目138个、外部资源整合项目177个。

 

如果真的如传闻所言,只有部分央企可以开发商用新能源项目,实际对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利大于弊。因为此举可以让新能源产业集中度更高,统筹规划性更强,央企之间分工协作配合,可以最大限度促进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!

 

 

来源:国际能源网

 

END

 

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互联网,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