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亚楠:设立全国生态日的意义是什么?

来源: 日期:2023-8-14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中环报记者周亚楠

 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2005年8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,首次提出这一重要论述。

 

时间过了15年,就在2020年5月21日下午的全国两会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现场,“8月15日”被代表团建议为国家级生态日的日期,写入《关于设立8·15“国家生态文明日”的议案》,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。

 

2023年6月28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: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。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。不禁要问,为何要设立全国生态日,其意义有多深远?

 

 

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在《我们为什么要过节》一文中写道:“个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,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节日。节日是大家共同的日子。”


人类设立节日,往往是要把某个日子赋予特殊的意义,用这一天传递某种记忆、认知或者情感。当一个日子获得公共属性后,人们的共同记忆和认知情感便在那一天被唤醒。由此,一个群体就更容易凝聚共识,增进认同。节日的存在是有意义的。


节日是一种传承。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……这些传统节日历史悠久,早已形成一整套人们代代相传的节日习俗。浩荡神州九万里,自信华夏五千年。传统节日把中国人的精神自信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代代相传。人们在传统节日中感悟文化内涵,在积极参与中体验传统习俗,从而更加认同中国精神、增进文化自信。


节日是一种纪念。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内涵,但殊途同归,为了纪念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 ,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,冬至是为了纪念张仲景……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,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亲密,为了感恩大自然的馈赠,人们设立节日,去歌咏自然的美好、赞颂劳动的收获,或是激发生命的活力,在追忆过往中又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。


节日是一种仪式。过节日,仪式感很重要。中国人历来注重仪式。《周礼》说:“凡国之大事,治其礼仪。”仪式感是必要的,它不仅表现为一些程序,更囊括了深厚的内涵。仪式感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和骄傲。为庆祝党的诞辰,“七一”建党节诞生;为庆祝共和国的生日,“十一”国庆节设立……如今,这些节日早有了约定俗成的纪念流程,为中华民族所共用和共享。


节日是一种弘扬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,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倡者,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,是马克思主义基础性的理论观点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。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、生态观的忠诚信仰者和实践者,中国共产党也在自觉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。


“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”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、饱经挫折却奋勇向前,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,骨子里流淌着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。借助节日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,也使得节日文化能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。

 

 

设立全国生态日十分重要、十分必要,时机也很成熟。“有利于久久为功、持续发力,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。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6月26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(草案)》作说明时表示,设立全国生态日既具备高度思想共识和坚实实践基础,又具有重要意义。
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,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
当前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,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。


赵辰昕在说明中表示,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,比较符合确定纪念日、活动日时间的基本原则,能够充分体现首创性、标志性、独特性。


事实上,早在20年前,我国就已设立首个地方“生态日”。


2003年9月13日,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24周年纪念日之际,安吉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,把每年的3月25日定为“生态日”,开创了地方设立生态日的先河。从此,安吉人民有了共同的节日。自2004年开始,安吉人民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“生态文明·每一天”的理念,时至今日从未间断。


随着时间的涌动,全国许多省、市也纷纷设立各自的“生态日”。


2010年9月30日,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,每年的6月30日为“浙江生态日”,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
2011年12月,石家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自2012年起,将每年的9月16日设立为“石家庄生态日”。通过举办各类环保活动,引导全社会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,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。


2015年7月,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于当年7月专门作出决定,把每年的8月15日确定为“湖州生态文明日”,动员全市上下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。


2017年起,6月18日被正式设立为“贵州生态日”,在全省掀起绿色生态浪潮。如今,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,已在贵州大地喷涌而出,绿色已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,这是期盼,更是行动。


2021年1月15日,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,将每年8月15日设立为“江阴生态日”。多年来,江阴市及时跟进,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、美丽江阴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努力。


2021年7月起,吉林省把每年的9月26日被设立为“吉林生态日”。多年来,吉林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保护利用相得益彰。


2023年2月15日是第五个“西安生态日”。自2019年起,“西安生态日”便成为西安新的“热词”……


如今,8月15日被正式确定为全国生态日,走入全国视野,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,凝聚为全国人民的共识。


设立全国生态日,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特别是有利于深化这一重要思想的大众化传播,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,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;有利于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,更好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
“全国生态日的设立对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,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西省副省长、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史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。

 

 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
当前,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这一科学论断,清晰阐明了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之间的关系,强调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价值理念,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,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。


党的十八大以来,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动,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,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、河(湖、林)长制、排污许可制度、生态保护红线制度、生态补偿制度、生态环境保护“党政同责”和“一岗双责”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,构建生态文明“四梁八柱”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。


我们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,深入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江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,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全面禁止进口“洋垃圾”。


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推进,有力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,成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。


……


如今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、发生了历史性变革。但同时也要看到,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,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,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,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,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,还有较大差距。


山峦层林尽染,平原蓝绿交融,城乡鸟语花香。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,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。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,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,共建繁荣、清洁、美丽的世界,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,协调人与自然关系。


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积极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坚持方向不变、力度不减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。


万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养以成。在今日之中国,到处都是动力澎湃的创造,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。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,一个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图景正在绘就。

 

 
 
 

来源:中国环境网

 

END

 
 

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互联网,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